“哨”声何来:群众诉求
源于问题的倒逼
“哨”声何来?来自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面对基层治理“竿插不到底”、“水流不到头”的难题,三茅街道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小组建设,为有效解决社会治理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摸索出“街乡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
△3月31日,扬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丽君赴兴阳村调研党小组建设情况。
“街乡吹哨”,哪些事需要吹哨?
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基层工作就要扑下身子跟老百姓贴得更近,才能看清楚堵点、感受到痛点。吹哨就是为了急百姓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需,先转一转、再聚一聚,接着挨家挨户访一访,了解各家特有的环境问题,再作出具体的整治安排,“治”好百姓心中环境”硬疙瘩“。
△锦程村村干部深入农户记录老百姓的问题和想法
△大众村入户摸排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党员报到”,到哪报到?
向基层报到、向一线报到、向群众报到,无论是属地党员到网格党支部、村埭党小组报到,还是在职党员向村(社区)报到,都要围着老百姓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转,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有效疏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街道机关事业支部与基层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
4月1日,机关一支部第一党小组积极响应,“广宁吹哨、党员报到”的工作机制第一党小组14名党员参加广宁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改变了以往“基层干、我们看”的状态,切实把机关党组织的服务范围延伸到一线。
△机关一支部第一党小组参加广宁社区环境整治
机关一支部第二党小组响应“集结哨”,第二党小组15名党员参加友好村党委第二支部第六小组环境整治行动。
△机关一支部第二党小组参加友好村环境整治
“哨”之要义:推动基层治理力量下沉
建强党小组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锦绣三茅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街乡吹哨”关键是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以建强基层党小组“前沿哨点”为抓手,构建“村(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村埭(楼栋)党小组”三级党建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党建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全街道33个村(社区),已建立党小组余个。△友好村三级党建治理体系
△广宁社区党务组务公开栏
把“哨”吹响:人居环境整治打响
乡村振兴首场硬仗
建强基层党小组“前沿哨点”,就是为了聚焦关键环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最后一米看似很短,但通则党群齐心协力,不通则问题满满眼前的重中之重是通过建强“前哨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从“独角戏”到“唱大戏”
很多村(社区)工作全靠村干部冲在一线吃苦卖力完成,现实中也出现大党委工作代替支部工作,基层党员、群众的力量没有真正发挥。“一米工程”着眼于党建聚合力,通过治理重心下移、组织联建等方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和组织力,形成合力共治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近日,广宁社区第三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召开例会,市委常委、三茅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汉英参与此次活动,担任“一线帮办员”。
△4月1日,广宁社区第三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召开4月例会
会议由第三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长张根娣主持,她向各位党员传达了社区近期关于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情况。王汉英充分肯定了这次党小组会议,对今后党小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通过开展党小组会议,听取群众心声,集聚群众智慧,齐心协力办大事。
二是人居环境整治,号召力、感染力很重要。感染力从何而来?需要党小组、党员、居民组长、妇女代表走前头、作表率。
三是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我们要重拾邻里守望的优良传统,家风好、组风好、村风好,乡风才能文明。
从“自上而下”到“上下互动”
很多基层干部坦言,基层工作不好做、基层发展不好推,“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是基层治理的“新疴旧疾”,如何解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3月28日上午,中华村第四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织第一次党小组活动。
△中华村第四党支部第二党小组会议
“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党小组建好了,后续的活动怎么开展?”△中华村第四党支部第二党小组会议记录
“通过第一次党小组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党员、群众代表发言非常积极,他们自己把半年的活动计划都排好了,还为村里的发展规划提了很多建议。”中华村组织员王国卿激动地向大家介绍党小组的初建成效。党小组之家的建立真正让一些党员和群众代表,从“局外人”变成了“家里人”。中华村党小组活动计划
时间
活动内容
3月
党员、村民代表在做好自家门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的前提下,宣传发动周边农户动起来
4月
组织人员参观党员、村民代表户卫生情况,进行通报,对标找差
5月
组织党员对网格小组环境卫生进行督查,集中整治不合格地段
6月
36、37组门前水沟水系畅通、绿化等事宜
7月
组织相关人员和37组农户沟通,商讨健身广场事宜
基层党组织要把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凡事走在前头,做模范先锋、带头领头干群众不仅会信服、更会主动参与,做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在人居环境政治上,通过建强党小组“前沿哨点”把哨声吹响,引领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推进,使村(社区)环境祛沉疴、展新颜,实现华丽蝶变。从“试点”到“示范”
在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建设的基础上,三茅街道“5+1”个示范村挑起大梁(友好、广宁、兴阳、中华、明华+锦程)试点先行“一米工程”,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完善和推广党小组建设,开展“街乡吹哨、党员报到”这一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全市党小组建设示范区。把“哨”吹久:学习典型因地制宜
基层党组织改革的哨声才刚刚吹响,道路还很漫长,何以让“前哨点”哨声不止、哨声更响?3月30-31日,三茅街道结合各村(社区)实际,分片召开党小组建设专项工作会议。△党小组建设专项工作会议党小组“神经末梢”的定位决定其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部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注脚”作用,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党小组“前沿哨点”作用,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把党小组长培养成基层党组织的“耳目”、“喉舌”,做基层党组织的“千里眼”、“顺风耳”,让基层党组织真正做到“耳聪目明”,通过建强基层“前哨点”把“哨”吹响、把“哨”吹久,推动三茅街道“一米工程”高质量发展!(来源:扬中市委组织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