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省、市、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以及山脉、河流、湖泊、岛屿、草原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名称。那么江苏省镇江市内各地地名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江苏省《江苏省志·地名志》载,清顺治二年(),改南直隶置江南省。康熙六年(),析东境置江苏省。以江宁为东南重地,苏州为财赋要区,乃取两府首字命名省名为“江苏”。简称“苏”。
江苏省镇江市以古称“镇江”得名。地处大江南北交通要冲,系江南古城之一。宋开宝八年(),改唐代所置镇海军节度使为镇江军节度使,镇江之名自此始。因背山面水,形势雄险,是镇守江防要地,故名镇江。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旧唐书·地理志》载:“隋为延陵镇,因改为延陵县。寻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东润浦为名。”年10月,以镇江古称之一“润州”改郊区为润州区。隋开皇十五年(),置润州,以城东润浦(河名,已湮没)得名。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丹徒名称起源于秦朝,秦代置丹徒县,属会稽郡,县治设丹徒(今京口区象山街道丹徒集镇附近)。宋、元、明、清时期,均名丹徒县,历为镇江府治、镇江路治。年4月,丹徒县撤县设区,更为现名。
相传公元前年,秦始皇东巡途经谷阳时,曾闻有观天象者说此地有天子之气,即命赭衣囚徒三千,凿断京砚山东南垄岗,以败其气,并改谷阳为丹徒(丹为赭,徒为囚),简称“徒”。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徙吴郡治于此。吴郡徙治秣陵(今南京)后,置“京口镇”。东晋建武元年(17),为晋陵郡治所。京口为镇江古称。年以该古称改城区为京口区。
《南齐书·州郡志》载“南徐州,镇京口,……,孙权初镇之。《尔雅》曰:‘绝高为京。’今京城因山为垒,望海临江,缘江为境,似河内郡,内镇优重。宋氏以来,桑梓帝宅,江左流寓,多出膏腴。”古时把山上高平之地称为京,居高临江,以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故名京口。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唐天宝元年(),改曲阿为丹阳县,丹阳、延陵县先后属丹阳郡、润州。年12月,丹阳撤县设市,改为丹阳市。
丹阳的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取汉郡名”。《旧唐书》卷四十载:“丹杨汉曲阿县,属会稽郡,又改名云阳,后复为曲阿。唐天宝元年,改丹杨(阳)县,取汉郡名。”二是“以邑界杨柳生丹为名”。民国《丹阳县续志》载:“考《太平寰宇记》,丹阳以邑界杨柳生丹为名,故从木为称。”又“唐代从木之丹杨,即今从阜之丹阳也”。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句容地名源于地形地貌。一说境内有句曲山(今茅山),山形如“巳”字,勾曲而有所容,古“勾”通“句”,故称句容。二说清光绪年间尚兆山所编《赤山湖志》称:县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呈“勹”形,“勹”上之水流入赤山湖,湖如口,四岸有所容,故曰句容。一说,句容(与“勾容”通假)来自古吴越语。“勾(句)”乃古语“个”“棵”之意,“容”字发音与壮侗语“岽”字相同,意为“森林”。如此,句容乃“一个森林”之意。
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年,因与安徽省太平县同名,太平县更名扬中县,以在扬子江(长江)中命名。年5月,扬中撤县设市,改为扬中市。
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名知识为载体,深度挖掘“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的主旨内涵,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和人生百态,重点解析地名中深藏的中国智慧,从身边的地名中收获新知,感悟中华文化要义,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唤起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