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锦文同志讲话之后,附秦海涛同志关于发布“金山英才”计划的说明)
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在全市创新人才大会上的讲话
(年2月26日)
夏锦文
在“十三五”发展新征程全面开启、新年度工作全面展开的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今年第一个全局性专题会议——创新人才大会,就是要强化一个导向:谋创新就是谋发展,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聚焦创新,人才为本,把发展方式转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上来;就是要传递一个信心:强力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把镇江加快建设成为名副其实、富有特色的人才高地;就是要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人才新政”,构建“1+4”人才新布局,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胡金波同志百忙之中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生动阐释了“强富美高、根本在人”的内涵,充分肯定了我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了镇江人才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关键举措,针对性、指导性非常强。大会还表彰了年度自主创新重大成果奖等含金量很高的奖项,各辖市区递交了目标责任状,5家单位的发言分别回答了人才工作“政府怎么抓、园区怎么建、基层怎么做、企业怎么干、人才怎么为”的问题,会场洋溢着创新的激情和奋进的干劲。海涛部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金山英才计划”,镇江“十三五”招才引智的大幕由此拉开,我们伸出了“橄榄枝”,希望更多英才进入“琅琊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三个显著提升”:一是人才竞争力显著提升。人才综合竞争力保持全省前6位,年人才素质竞争力和人才创新贡献竞争力指数列全省第5,三个辖市都进入全省人才综合竞争力前20强,丹阳排在第7位。二是人才集聚力显著提升。组织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持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计划”共引进资助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个,带动引进人才或团队名,其中院士10名、国家“千人计划”94名。三是人才贡献度显著提升。领军人才创办企业挂牌上市占比超过30%,“计划”引进人才创办企业销售收入达到“千万级”的14个,落户企业销售过亿的54个,累计实现销售亿元、带动就业3.3万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类人才以及人才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十三五”发展的新起点上。这一时期,要大力推动“四个全面”“五大发展”落地生根,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战,扎实推进新常态下的转型发展和结构性改革,更高水平推动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全力抓好“六个年”、实现“关口期”背景下的“稳中奋进”,建成“四基地一中心两城市”,这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既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更大舞台,前景美好、鼓舞人心,目标明确、一切在干,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我们信心坚定,就是要强力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人才高地”这个提法,以前我们经常讲,也常常对外宣传镇江是“人才高地”,但客观地说,我们要真正达到这个“高度”,让人才高地“名副其实”,还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努力。新时期建设人才高地,必须鲜明提出并始终贯穿“三个不”的要求:第一,不是单纯追求总量和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人才高地,人才工作的导向要更实;第二,不是自封自诩的,而是各类人才认可、向往的人才高地,人才工作的评价要更实;第三,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人才高地,人才工作的举措要更实。下面,围绕这个主题,我讲六点意见:
一、建设人才高地决非一日之功,我们要牢固树立战略眼光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观点我们耳熟能详,对人才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什么是“第一资源”?就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抓战略资源就得有战略眼光。抓人才高地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同样要有战略眼光。对照这一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清除三个误区:
1.力戒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轻视”。也就是思想和行动还不是很一致,没有把人才工作切实放到全局工作的战略位置和优先位置紧紧抓在手上,客观上存在舍得花力气跑项目跑资金、花钱买设备买技术,在引才育才上投入资金和精力仍显不足,有时还存在用人才装点门面,抓人才热一阵、冷一阵的现象。这都反映出人才意识没有真正强化到位。面对愈加凸显的“新常态”和“关口期”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人才竞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2.力戒零打碎敲、亦步亦趋的“小视”。对人才工作统筹推进不够,缺乏系统谋划、顶层设计,整合联动力度不大,人才政策、服务体系、平台载体“碎片化”,人才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更为突出;改革创新不够,招才引智学别人的“旧招”多、自创的“新招”少,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强。必须从镇江实际出发,从“十三五”发展的需求出发,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前端来抓,一盘棋布局、系统化推进、大力度创新,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人才工作之路。
3.力戒急抓急用、急功近利的“短视”。我们说镇江存在“小码头”意识,表现在人才工作上,就是一种短期行为,缺乏长远观念。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才战略投资意识不够强,片面追求人才即期效应和投资回报效应。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创新创业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段时期内投入和产出可能不成正比甚至倒挂,需要树立“放水养鱼”的理念。同样,人才高地也不是短期内轻轻松松就能建成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对这一规律,必须深刻把握,善于算长远账、算综合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定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
二、建设人才高地亟待换位思考,我们要着力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这一重要论断,对我们抓人才工作也是一个深刻启示。剖析我市人才工作的深层次问题,症结主要是党委政府对人才的平台供给、服务供给、环境供给不充分、不对路、品质不够高。抓人才工作,首先要懂人才,明白“人往高处走”这个朴素道理,从“供给侧”入手寻求有效突破。
1.优化创业平台的供给。人才最期盼的并不是我们给予多大政策优惠、多少扶持举措,而是创业的好平台、干事的好舞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业留人”。现在,如何打造创业载体、众创空间,是一大热点,我市这方面有基础、有亮点,去年得到了克强总理批示肯定,但对标先进城市,差距不小。要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加快建立“一区十四园”协同发展机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成一批高质量孵化载体,培育一批特色化众创空间,构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人才成长的“助推器”。发挥镇江市与在镇高校联席会议等校地合作机制作用,集聚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高校园区、大学科技园“三区一园”等优势资源,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归根到底,最好的创业平台是产业集群。紧贴产业建平台,建好平台引人才,是我们人才工作始终不能偏离的大方向,要聚焦聚力抓好这个重中之重,做好“筑巢引凤”文章,做强引才聚才的“大容器”。
2.优化服务体系的供给。核心是人才政策要有震撼力、人才服务要有获得感。湖北武汉推进“城市合伙人”计划,把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领军人才、知名创业投资人等各类人才作为城市的合伙人,清单式列出政策待遇,“一张绿卡全程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运营“人才创新创业超市”;深圳前海打造“专窗受理、专人转送、专人跟踪、专窗反馈”的服务模式。对这些新思维新模式,我们要有高度的敏锐性,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抓手,因地制宜借鉴吸收,与时俱进丰富拓展,构建政府统筹、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专业服务的格局。创新创业异常艰辛,我们一定要摸清人才的需求底数,设身处地多为人才着想,甚至要想在人才的前面,以新一轮机关“效能革命”为契机,坚决有力把各项人才政策和服务举措落实到位,全面提升“服务留人”的工作水平,彻底清除阻碍创新的“堵点”、影响创业的“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使镇江的人才服务能够让人才发自内心地叫好点赞。
3.优化综合环境的供给。“环境留人”“人才跟着环境走”,不单单指生态环境;让人才向往镇江,也不仅仅是生态令人向往。一个人才的落户,背后是一个家庭的落户。我们的环境不仅要让人才满意,还要做到让人才的太太、先生和家庭满意。必须清醒看到,镇江国际化社区、医院、学校等还十分缺乏,要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从创业到生活,点点滴滴彰显对人才的关怀与爱护。同时,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人才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镇江,使创新人才不为侵权剽窃所扰、不为各种潜规则所累;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全面优化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和文化环境,坚持“感情留人”,构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态。
三、建设人才高地必须创新思路,我们要用活用好市场化推进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做“总承包”,要学会放下、主动放下。建设人才高地,必须从“谁是人才由领导定、人才招引由干部上、人才投入由政府包”的惯性思维和模式中跳出来,让“无形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走出一条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的新路子。
1.推进人才招引市场化。“招才引智”比“招商引资”更具战略意义,下手快、下手准、下手高明才能抢到一流人才,关键就在于更多运用市场化方式。人才招引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要把主动权放给市场,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比如无锡就变“政府招、专家审”为“市场选、企业引”,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含金量”。我们要变“大兵团式网罗”为“小分队式攻关”,旗帜鲜明地鼓励和支持企业个性化引才,推动企业成为招才引智的主力军。要依靠各种方法“猎取”人才,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市场、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加大对猎头公司等高层次引才机构的引进扶持力度,促进政府招才、企业选才、专业引才无缝对接,提高人才招引的针对性实效性。
2.推进人才投入市场化。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仅靠政府资金远远不够,必须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开发上创新办法,多渠道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无锡引才资金每投入1元,就有6—10元社会资本跟进;苏州大学引进匹兹堡大学纳米人才,投了1.5亿元,争取到国家资金6亿元。目前我市人才资金总量一年万元,明确提出顶尖人才投入上不封顶。万元资金量虽不大,但对于镇江财力而言实属不易,我希望这是一个“种子基金”,能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希望用在刀刃上、用出大效益;也希望一年下来不够用,符合条件的人才超出了预期,需要增加投入。我们要向先进地区学习,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注重运用创投基金、天使投资、创业贷款贴息和担保等手段,广泛开展人才与创投、风投和各类金融机构对接活动,着力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机制。要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借助专业力量加强对引进人才和人才项目审核、评估及把关,分类施策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支持,确保资金用活用好。
3.推进人才激励市场化。20多年前,珠海首开先河,百万重奖科技人员,在海内外引起轰动。随后,各类人才纷至沓来,“孔雀东南飞”蔚然成风。这充分说明“待遇留人”的重要性,吸引一流人才,必须拿出一流待遇。要健全并落实人才收入和贡献挂钩的市场化分配机制,探索知识、技术、专利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办法。尤其股权期权激励,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是留住各类人才的“金手铐”,硅谷创新长盛不衰的秘诀就在于此。要鼓励广大企业通过推行股权分红、期权激励等手段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让他们在自己创新成果的运用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让创新、创业与收益形成更紧密的联系,让更多“知本家”转化成“资本家”。
四、建设人才高地重在提升效益,我们要大力弘扬精准务实作风
人才工作是一门“精细活”,精准才能出效益,务实才能有实效。要突出强化“三个导向”:
1.强化需求导向。就是要紧扣镇江发展需求,在“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形成什么样的人才结构”这两个核心问题上有清醒认识。这次出台的“金山英才计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市人才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要扎实有力狠抓落实,着力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壮大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湛、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要着眼时效性引进更多急需型成熟人才,注重前瞻性培育大量潜力型青年人才,在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特别是驻镇高校和企业人才的培育开发,努力把人才“金字塔”的每一层梁柱都锻造厚实,加快建设一支数量更加充足、梯次更加合理、更加适应镇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军。
2.强化问题导向。就是要把功夫下在解决人才盖博士盖百霖哪个药物有卖白癫风医院